谈互联网时代中学教学方法转变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其方便快捷、立体直观的特点,为新课程化学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增添了活力。怎样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手段和方式进行理性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自身的优势,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是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环境的特点
(一)学生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以我国普通中学的基础化学专业课程为例,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实验化学原理都是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渠道搜索而来,许多新媒体平台也会普及化学小知识,方便学生自主获取各类知识。教师不再单纯地直接扮演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扮演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二)课堂具有更强的共享性和趣味性
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在静电作用下结合成氯化钠的过程。通过画面动静转换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离子形成”这一问题的理解,做到了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需要大概一周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我们把这个漫长的实验过程拍成视频,再融合其他多媒体设备处理成适合在课堂上播放的课件,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
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多渠道性和全面性,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多更全面,与此同时对教师的知识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以应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环境的不足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在执行教育功能上具有狭隘性
在获取知识方面,网络教育不能很好地传授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也颇显不足。在情感教育方面,当前尚不完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的虚拟无实态的网络交流,给教学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教师无法直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师生、同学等之间的情感也会日益淡薄。在引领指导方面,网络教育无法充分实现教师的指导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神,无法实现对团队内学生的有效管理。
(二)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种类多、信息杂、碎片化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必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多样性,正因如此,各个不同来源的媒体信息直接汇聚交织在一起,种类繁多,内容纷杂。由于我国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形成尚未完全稳定,知识信息储备也一直处于层次较低的状态,很容易被这些杂乱、繁多、碎片化的信息影响,不加分辨地全盘接收,对其知识内容的学习、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三观的塑造都容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方法的转变
正因为互联网时代教学环境出现了同以往传统教学极为不同的特点,并显现出一些不足,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时代、环境和科技因素,加强对中学生的引导,转变自身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启发和引导
在健康良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动体和探索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转换教师身份,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真正成为广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引导者。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论+实践”双方面教学
以中学化学教学为例,化学科目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严格,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化学器材的有限、化学材料消耗大都成为制约学生进行实验课的因素。互联网虚拟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动手操作成为可能,不仅成本低廉,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更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理论+实践”的双方面教学。例如,“工业上高炉炼铁”大多数中学生是没有亲眼见过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便可形象、逼真地展示出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并且可以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炉内重要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使“理论+实践”落到实处。
下一篇:没有了